走进上海分公司的燃气管工段,在一排排快速运转的成型设备前,在鳞次栉比的燃气管包装工序中,总是有一个始终忙碌而又坚定执着的身影。那就是张卫东,一位在生产一线默默耕耘了三十多年的老工匠。尽管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,双手早已布满了粗糙的老茧,但他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对航天的热爱、对晨光的深情。
三十载坚守,匠心波纹管成型
清晨,天边刚泛起朝霞,张卫东就骑上电动车,向着工厂疾驰而去。作为一名波纹管成型工,新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即将拉开帷幕。
走进车间,他熟练地换上工作服,戴上手套,径直走向自己负责的那几台波纹管成型机。这些机器是他最亲密的“伙伴”,过去的三十年里,他每天都与它打交道,熟悉它的每一个性能、每一处运转细节,就像熟悉自己手掌上的纹路。
开机前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他目光如炬,仔细查看模具是否有磨损、管道是否通畅、电路有无异常、每一个成型头是否松动……这些都逃不过他的眼睛。“这机器可不能出半点差错,它要是‘闹脾气’,整条生产线都得停摆。”他总是这样念叨着。
一切准备就绪,启动机器。成型机发出低沉有力的运转声,仿佛一头苏醒的巨兽。原材料被源源不断地送进机器,在高温、高压和模具的共同作用下,逐渐被塑造成一节节纹路整齐、质地坚韧的波纹管。张卫东站在一旁,全神贯注地盯着机器仪表盘上的各项参数,温度、压力、速度、乳化液的点滴情况是否正常,氩气的量是否在规定范围,任何细微的波动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。他不时调整着操作按钮的大小,确保机器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。
张卫东不仅技术过硬,还十分注重对年轻工人的培养。车间里的小付刚入职时,对工作充满热情,但操作技术不够熟练。他主动找到小付,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技巧,从设备的启动、运行到关闭,每一个步骤都耐心讲解。遇到复杂的问题,他就会结合实际案例,深入浅出地为小付分析原理,帮助他理解。在他的悉心教导下,小付进步飞速,成为了当时车间里的技术骨干。
转岗不转志,再次展现新担当
张卫东在波纹管成型岗位上工作多年,一年前因身体原因,申请转岗波纹管包装工。凭借扎实的技能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,面对新的工作岗位,他迅速成为新岗位的业务骨干。
夏天,车间里闷热难耐,机器散发的热量和盛夏的高温交织在一起,让人仿佛置身于蒸笼之中。豆大的汗珠从张卫东的额头滚落,浸湿了他的工作服。可他浑然不觉,双眼紧紧盯着需要做的节点,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质量瑕疵。
包装大多是手工活,被波纹管毛茬扎到手也是常有的事,他简单处理后便投入工作,也来不及休息,因为订单任务重、时间紧,需要克服困难、全力以赴。他与同事协同并进,以确保产品顺利完成交付任务。
随着工艺的发展,面对新的自动化设备,张卫东没有丝毫退缩。他学习扣压相关知识,努力跟上公司的步伐。有人劝他:“都快退休的人了,还这么拼干什么?”他却严肃地说:“干一行就要爱一行,只要还在岗位上一天,我就要把工作做到最好。”
在张卫东的身上,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晨光人的底色,那是一种对工作的敬畏之心,一种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态度,一种无私奉献、务实担当的精神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诠释了什么是坚守,什么是责任,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。
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张卫东这样的老工人,就像一座灯塔,照亮着工厂前行的道路,激励着每一个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不平凡的价值。(文/图 郭慧慧)